《克与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准备:盘秤、2分硬币、10克/袋的米、100克/袋的黄豆、500克/袋的食盐、玉米、黄豆等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课件显示洗衣粉袋上写着“2千克超值家庭装”,白沙糖的袋子上写着“净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写着“净含量:140克”,米袋上写着“净含量:10千克”。
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
3、细心观察的你还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请你介绍一下。
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认识1克
(1)出示硬币。
师:1克有多重呢?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各种物品及其相关信息),从里面找出你认为重是1克的物品。
学生多数会选择一枚2分钱的硬币。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硬币有多重,需要请上这个小助手帮我们验证一下,是谁?(天平)它可以比较出谁重谁轻,天平两边相平表示两边重量相等。这些是砝码,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还可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重量。(课件出示天平及砝码)师:我们把硬币放到左托盘上发生了什么?(向左边倾斜)现在我把游码移到1克的刻度,你看到了什么?(两边相平),这说明这枚硬币的重量是1克。(板书:2分硬币1克)
(2)感觉1克的重量。
师:请你把硬币放在手心,别出声,闭上眼,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掌心,感觉到1克的重量了吗?谁来说一说?(很轻很轻)
(3)列举重约1克的物品。
师:想一想,生活中怎样的物品大约重1克?(学生举例时描述会比较笼统,需要追问:怎样大小?多少数量?等等)
教师举例展示:花生米是最小的那种、五子棋是塑料做的、小药丸、边长1分米的便签纸、图钉、卡通回形针、气球、塑料纽扣、棉花团。
师:看看这些重约1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感受形状、大小、材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重量都是相等的,都是1克)
师:那么10克需要几枚这样的硬币呢?那10克有多重呢?(10枚硬币放在一起掂量一下)。那20克需要几枚硬币呢?掂量一下,100克呢。(小组6人合起来掂量感知100克重)
2.体验重量累加的过程
(1)感受10克。
师:1枚棋子是1克,那10枚是几克?这次需要称吗?其实我们的两只手就是一架天平秤,一手掂1克,一手掂10克,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肯定能比较得出10克重一些,追问:重很多吗?引导学生描述重的程度,略微重一些)(2)感受几十克。
师:如果一袋物品是10克,那么4袋物品就是几克?你能利用这40克做一架“人体天平”来称一称鸡蛋的重量吗?(小组合作,4人轮换掂)
反馈:学生能判断鸡蛋比40克重,但对于鸡蛋大约是几克的估计会遇到困难。教师通过引导比较重的不是很多,帮助学生确定大概范围。最后选秤实测验证。(3)感受几百克。
师:知道了鸡蛋的重量,我们就又有了一杆秤,你能用这杆秤称一称苹果的重量吗?(小组活动,对比着鸡蛋和苹果,估计苹果重量)
反馈:重点引导当一个鸡蛋与苹果比较着掂,难以把握时,尝试用两个鸡蛋与苹果对比后再做推测。然后选秤实测验证。
师:知道了这个苹果的重量,你想利用它做些什么呢?(小组活动,估测盐的重量)
师:计量较轻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符号g表示。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
3.认识1千克
(1)克和千克的进率。
师: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就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板书:500+500=1000克)1000克我们又可以把它写作1千克,千克是一个比克更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000克=1千克)
(2)感受1千克。
师:请你把两包盐叠放在手掌上,用心感受一下1千克。(同桌轮流掂)
师:想一想,怎么样的物品大约重1千克?(结合学生举例,1000枚硬币大约是1千克)
教师举例:6个苹果、一条鱼、四盒牛奶、两瓶矿泉水、5本数学书。
(3)克和1千克的比较。
师:看看这些物体重约1千克与刚才重1克的物品比怎么样?(多、大)请你一手掂1克,一手掂1千克,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板书:比较轻、比较重)
4.感受几千克和几十千克。
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的重量合适用克作单位?哪些适合用千克作单位?
师:大家都认为书包应该用千克作质量单位,那你能估计一下书包大约有几千克
呢?(反馈:重点交流选择什么作参照、怎么估测的。然后选体重称实测检验,并介绍小学生书包合适的重量是根据小学生的体重来计算的,在2-3千克之间比较合适)
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选班中最前排和最后排的学生各一位,进行称重并记录,得出班内学生的体重范围)你想感受一下二三十千克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
5.介绍认识各种秤。
师:那同学们知道我们测量时用的秤是一样吗?
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用秤称)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在哪见过那些秤?
(生边说,师出示图片)演示: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等。
三、自主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已经与克和千克交上了好朋友。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能不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第一关: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出示物品)
第二关:每种物品一包重多少?几包重1千克?
第三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个梨重150()
②一个南瓜重4()
③一只狗重10()
④一包方便面重100()
⑤一个排球重450()
第四关:你会填吗?
5000克=()千克
4kg=()g
( )千克=7000克
2000g=( )kg
第五关:修改数学日记。
(1)这是一篇数学日记。今天,我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还学会了用秤。我知道一个鸡蛋大约是60克,一个馒头大约是80千克。现在我的体重已经有30克了。今天,妈妈买了1千克苹果和一个5克的大西瓜回来。我真高兴。
(2)先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修改意见,再提问个别。
(3)布置学生回家也写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
四、总结内化本课知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克和千克以外,有时候还要用到更大的质量单位,这个我们以后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