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史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引擎和成果体现。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的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现在,只要听到笛子的声音,她就知道该踏出右脚或左脚了。"毛泽东同志也非常重视语言的作用,他在批评党内教条主义的错误时,就用了这样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联:"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老师能够像他们一样熟练地驾驭语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何愁学生不专心,何愁教学效果不提高呢? 2 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具情境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视觉效率比单纯的听觉效率要高30%左右,这是为什么人们可以轻易地记住一部电影的主题内容,却不能同样轻易地在听别人朗诵一遍剧本之后就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因。依照心理学对于记忆规律的研究,通过不同渠道,对受教育者的大脑皮层进行多重刺激,有助于巩固记忆的成果。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具正是为了通过学生的多种直觉感官全方位地认知,既可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是一门鲜活而且有趣的学问,从而产生兴趣,又可帮助他们在更容易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产生获得认同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由于学生缺乏战争的感性经验,教师光讲课文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特意播放了电影《珍珠港》的片段,让学生亲自感受,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就能对日本的战略意图,高科技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美国军队的训练有素,战争的残酷性等等,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3 创设活灵活现的角色情境
当今学生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喜欢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他们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学习的最好刺激,乃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比如自编小品,通过学生模拟历史片段,渲染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如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我要求学生用军事家的思维去思考:如果你是英国海军总司令,你打算如何设计到达中国的路线?达到后选择哪些地方和中国军队作战?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在讲到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时候,我又要求学生用政治家的思维去思考:战争胜利了,如果你是政府代表,你会向中国政府提出哪些要求?理由是什么?你认为中国政府会同意吗?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有成为军事家、政治家的梦想,在课堂上有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过过瘾,他们也是求之不得的。经过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再加以点拨,不难分析出鸦片战争的地理、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得出《南京条约》的签订是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的结论,认识到资
本主义侵略性和扩张性的本质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要比老师的"灌水"有趣得多,有效得多。
4 创设欲罢不能的问题情境
巧妙地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以以设疑—答疑的方式来解决。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教材中的结论,有意识地、巧妙地设置成问题,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5 创设别有滋味的另类情境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一方面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搭建了一座可以尽情展示的舞台。在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下,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课堂里营造一种耳目一新的情境。
比如在讲到《盛世文化》时,可以像语文老师那样上一堂诗词鉴赏课,师生共同于都,共同赏析,再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作品出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原因。
情境教学固然有着强大的功能,但它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模式。在探索过程中,我遇到了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某些情境的设置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一方面需要认真甄选适合情境教学的内容,不要刻意追求每一种情境教学模式都要用到;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适当关注其它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劳动。二是如何改变"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情境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一部分学生出尽风头,另一部分学生默默无闻的尴尬情境。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挑战,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二: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课堂快乐起来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 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 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 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 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 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 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 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 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 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 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 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 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 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 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 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
一 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 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 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做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 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 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 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 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
篇二:八下历史归纳
篇三:历史系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顶头空2行)目 录(4号黑体,居中)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Y
(一)×××××…………………………………………………………………Y
1.××××× ……………………………………………………………………Y
(1)×××××……………………………………………………………Y
(2)×××××………………………………………………………Y
(3)×××××………………………………………………………………Y
2.×××××…………………………………………………………………………Y
3.××………………………………………………………………………………Y
(二)×××××…………………………………………………………………Y
1.×××………………………………………………………………………… Y
二、×××××…………………………………………………………………Y ……………………………………………………………(略)
X ×××××(正文第X章)………………………………………………………Y 参考文献………………………………………………………………………………Y 附录A ××××(必要时)………………………………………………………Y 附录B ××××(必要时)………………………………………………………Y 图1 ××××(必要时)………………………………………………………Y 图2 ××××(必要时)………………………………………………………Y 表1 ××××(必要时)……………………………………………………………Y 表2 ××××(必要时)……………………………………………………………Y 致谢……………………………………………………………………………………Y
毕业论文题目(3号黑体)
摘要:××××××××××××××××××(200—300字,五号仿宋体)×××××××××××××××××……
关键词:××× ×××× ××××× ×××(3-5个,五号仿宋体) (左右缩进二字)
Title(3号Times New Romar)
Abstract: ××××××(五号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 ×××;××××;×××××;×××(3-5个实词,五号Times New Romar)
(左右缩进二字)
正文
引言×××××(小四宋体)××××××××××××××××××××××××××××××××××××××××××××××××××××××××××××××××××××××××……。
一、 ××××××××× (楷体四号)
(一)××××××××××(黑体小四号,不加标点,下文另起一行)
1.××(宋体小四号加粗)××××。××××××(宋体小四)××××××××××××××××××××××××××××××××××××××××××××。
(1)××(宋体小四号)××××。××××××(宋体小四)××××××××××××××××××××××××××××××××××××××××××××××××××××××××。
(2)××(宋体小四号)××××。××××××(宋体小四)××××××××××××××××××××××××××××××××××
2.××(宋体小四号加粗)××××。××××××(宋体小四)××××××××××××××××××××××××××××××××××
(二)××××××××××(黑体小四号,不加标点,下文另起一行)
二、 ××××××××× (楷体四号)
(一)××××××××××(黑体小四号,不加标点,下文另起一行)
1.××(宋体小四号加粗)××××。××××××(宋体小四)×××××××××××××××××××××××××××××××××××××
×××××××。
(1)××(宋体小四号)××××。××××××(宋体小四)××××××××××××××××××××××××××××××××××××××××××××××××××××××××。
(2)××(宋体小四号)××××。××××××(宋体小四)×××××××××××××××××××××××
2.××(宋体小四号加粗)××××……
(二)××××××××××(黑体小四号,不加标点,下文另起一行) ……
致谢
××××××(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脚注):
1.期刊著录格式
[1] 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如:
[1]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 (1).
2.图书著录格式:
[2] (古代加朝代名)作者姓名.著作名称[M].出版社社址(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
份,页码. 如:
[2](明)或(埃及)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
3.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3]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
4.报纸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10.(最后数字为版页)
5.论文集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A].主编者姓名.论文集名称[C].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
页码.
6.国外原著及译为中文的著作著录格式:
[6] (国别名称)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 译者姓名,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
(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7. 网站资料使用格式:
[7] 作者名,文章名,网址名,原文网址链接。
文献类型标志说明:普通图书 M ,会议记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