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干部作风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廉政党课

浏览量:1119 下载量:441 发布时间:2020-06-06

改进干部作风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廉政党课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扎扎实实改进作风,做好群众工作,才能防止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无形的墙,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一、深刻理解改进作风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我们党的事业是在群众参与中发展壮大的,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依靠群众拥护而巩固的。执政前,我们紧紧依靠群众;执政后,我们不能脱离群众;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紧紧依靠群众;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群众;贫穷的时候,我们要紧紧依靠群众;富强的时候,我们更不能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观念只能强化,不能淡化;群众利益只能维护,不能损害;群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目前,存在着这么几种来自基层的反应: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负担越来越轻了,群众工作反而越来越难做了;干部从以前的催粮催款转变为为老百姓提供服务了,干群关系反而越来越紧张了;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了,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反而越来越难落实了。这些现象看起来很矛盾,不少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对这样的现象也感到很纳闷,无所适从。

常言道:没有不是的群众,只有无能的干部。造成当前群众工作难做,干群关系紧张,惠民政策难以落实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首先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作风正则民风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改进干部作风关系到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干部作为党委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的执行者,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干部作风不正,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就无法有效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干部作风不实,甚至败坏,就会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作风建设,从严律己。

第二,改进干部作风关系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群众对干部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工作透明度,积极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特别要关心和帮助特困户、受灾群众、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真心实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生活水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第三,改进干部作风关系到孝南跨越发展目标的实现。孝南“五个强区”的发展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富有挑战。实践多次证明,没有良好的作风作保障,再好的工作思路都得不到好的贯彻。只有强有力的纪律、作风保障,才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才能在发展道路上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落实区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第四,改进干部作风关系到全区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推进。党员干部的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良好的作风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证,不好的作风往往是走向消极腐败的助推因素。从近几年查处的干部腐败案件上看,不少人违纪违法都是从作风上出问题开始的。这就说明,作风上放松要求,就会丧失斗志,一步一步滑入腐败堕落的深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开始,及早发现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隐患,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才能有效的防范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去年29个单位的78名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责,最近区纪委又对3起干部上班时间打算牌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各地各单位要深刻剖析,查找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要把密切联系群众、提高行政效能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第五,改进干部作风关系到第十四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的成效。省委决定在全省深入开展以“坚持群众路线 争做清正表率”为主题的宣教月活动,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宣教月活动,重在落实,抓好了,干部作风就会明显改进,群众就会支持;抓不好,就会流于形式,干部群众就会反感和失望。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确保宣教月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正视当前群众工作中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区广大基层干部长期扎根基层、艰苦奋斗、为民造福,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群众工作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对群众缺乏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不关心群众疾苦,不重视群众诉求,干部作风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疏远群众,感情不深。有的党员干部封建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严重,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淡薄,不愿与群众交朋友。特别是有的机关年轻干部缺乏在基层的锻炼和工作经历,与群众的感情淡漠。现在年轻干部越来越多,学历越来越高,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的却不够。路越修越宽,车越坐越好,通信越来越方便,但干部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如在选派村第一书记的时候,有的不愿意到群众中去,有的去了,却深入不下去,没有真正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没有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是大局意识不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有的党员干部中心意识淡薄,部门利益至上,政治敏锐性不强。不注重学习和思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不够,贯彻不力,满足于平庸无为,不读书、不学习新的知识,浑浑噩噩混日子。

三是敷衍了事,作风不实。有的党员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漠不关心,到基层调研也是走马观花,工作华而不实。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要数字、催报表。少数干部好大喜功,工作中不愿抓落实,回避、推诿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高档汽车一大排、陪同人员一大帮、考察地点有安排、说句空话就走人”,这样下基层,群众肯定不会欢迎;西装革履、趾高气昂、心浮气躁、满口官话,这样的调研,群众肯定不会讲真话。

四是按部就班,能力不高。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落后,不熟悉群众语言、不研究群众工作规律,不熟悉业务知识,不了解相关政策,不能主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遇到难事、大事一推二拖三绕。有的同志工作多年,甚至几十年,不善于学习,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党员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的群众观念淡薄不屑做,有的缺乏感情不想做,有的本领欠缺不会做,有的回避矛盾不敢做,有的认为通讯发达不需到群众中去做,还有的不出大事不去做。

五是固步自封,创新不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求干部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但有的干部创新意识不足,存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现象;存在思想陈旧,不敢创新的现象;存在目光短浅,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少数干部中,推进工作时吹胡子,瞪眼睛,动不动就是强征强拆、强摊强派、强处强罚。不但加大了工作难度,也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甚至激化了矛盾。

六是违纪违法,自律不严。少数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抵御不住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滋长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有的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个人私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怎样改进作风,做好群众工作

当前,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求富意识与以往相比,都有了全新的提高,表达自己诉求的愿望强烈,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一些领域出现了“管不住”、“管不了”的现象。新形势下,只有我们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分歧才能统一,困难才能克服。

(一)要与群众心手相连。一是要与群众心往一处想。与人民群众一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当前,我们许多党员干部干劲十足,一心希望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这都是很好的现象,但也有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所获得的群众认可却很少,其根源是没有扎根于群众之中,不能与群众的需求同步,对群众急需的、期待的事情办得很少,这都需要加以转变。只有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办群众急需之事,期待之事,才能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二是要与群众劲儿往一处使。做群众工作,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取得群众的支持。在革命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并发动群众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奋斗。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今天的一些党员干部,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过于地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忽略了人民群众个人“小腰包”的增长,有的甚至不顾群众承受能力,大搞“政绩工程”,导致劳民伤财,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这都需要加以改正。我们只有与人民群众劲儿往一处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奋斗,才能凝聚最广大的力量,将党的事业向前推进。

(二)要始终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性问题。要按照市委陶书记讲话要求,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一是民生问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伐。立足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发展经济相比,民生问题往往体现出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一面,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民生问题的投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持,人民群众如果住不好、穿不暖、吃不饱,其潜力就无法挖掘出来。重不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体现出了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投入,多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二是要着眼于“小处”。要为人民群众解决看得见的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多到老百姓家中去,充分了解每一家、每一户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首先,要优先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饭碗”问题。就业问题是解决人民群众其他问题的基础性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发展能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产业,提高全区的就业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就业困难的群体,要用足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广大劳动者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其次,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退路”问题。要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参保人群的范围,逐步建立起全民参与的养老保障体系,最终使人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要不断加大对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投入,提高医疗条件和水平。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最低就业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待遇,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是要关注好弱势群体。要不断完善社会财富的分配体系,使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多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要建立和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就业体系和保障体系,给他们当好“参谋”, 搞好培训工作,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来源。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又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群众,要搞好“一帮一”援助,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积极上门服务。在农村,要特别关注好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逢年过节,都要上门进行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三)要用人民之镜自省。最近,中央提出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这个要求非常形象,非常生动。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纳言就是一面镜子,是全面掌握人民群众的心声、集聚人民群众智慧的重要方式。但当前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纳言的重要性,不纳言,不会纳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作为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纳言当作一面“镜子”,多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对镜自省,并加以改正。

一是要多渠道收集民意。处于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人群,其诉求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点。我们既要听取主动纳言的群众的意见,又要听取那些“不善言辞”的群众的意见,确保意愿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是要善于整理民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党员干部下基层日趋频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成批上门“帮扶”、“问计”的现象,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难题。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办理,同样的问题反映了好几次,但始终没有回音,在百姓心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一定要及时进行整理,归类存档,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同时,对于群众的诉求,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搞好回复工作,让群众自己心中也有数。

三是要及时整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有意见和建议要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差距。因此,听取民意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改善我们的工作。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百姓的感受,总结分析在执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站在群众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新要求、新期待。

一键复制全文
立即下载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搜集整理与AI生成,如有侵权或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23 www.ifan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30042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