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自查报告

浏览量:864 下载量:44 发布时间:2022-09-28

美丽乡村自查报告与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自查报告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活动自查报告我局作为今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选派单位之一,与**、**组建工作组,帮扶**村。今年帮扶工作已基本结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三名副职任副组长,其他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二是选派我局**作为驻村干部;三是明确了人员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工作职责。

四是加强督查,组建由两位副局长组成工作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竹林村驻村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二、全力支持,作好“娘家”保障我局选派驻**村的干部**,被县委确定为驻村工作组组长,既是荣幸,也是压力。选派单位是驻村干部坚强的后盾和保障,作为驻村干部的“娘家”,局党组全力支持驻村工作,将**的工作与单位完全脱沟,配备了行李、餐具、生活用品等,局领导亲自送干部入村,实地了解和解决食宿问题。同时,局党组加强驻村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局领导先后5次实地看望驻村干部,增强干部扎根基层的信心,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为美化竹林村环境,局党组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6万元,资助修建篮球场和垃圾池5个。驻村以来,局党组帮助解决问题5个,为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促、帮出成效作了强力保障。

三、发挥职能,解决突出问题1我局帮扶的**村属于一类贫困村,全村720xx年人均收入1600元,境内有**、**两家煤矿。作为安监局,肩负着两家煤矿的安全生产,驻村工作组从不懈怠,始终上紧安全监管的发条。按照“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落实“五制”的要求,局党组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驻村工作。发挥安监部门职能作用,着力解决道路、人畜饮水、矿寨和谐等问题。如,协调村内**煤矿出资15万余元,帮助解决5个村民组改建人畜饮水工程,让村民吃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协调水泥100吨,砂石300多方,硬化篮球场及一组的进寨道路。“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了“送安全进学校、进乡村”活动。认真落实“一线接访回访制”,成功化解了焦万秀、陈直弟、陈学祥等人反映搬迁补助不公平事宜,第10村民小组因饮水问题堵路之事。协调西秀区安发煤矿,盘龙树煤矿、双林煤矿就田变土赔偿有关事宜达成了共识。

四、搞好配合,凝聚帮促合力“农村要小康,全靠大家帮”。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任务艰巨,仅靠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够的,打捆部门资源非常重要。我局的驻村干部作为组长,积极发挥作用,带领队员深化村情认识,收集民意,制定帮扶规划和计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局党组加强与市委宣传部文产办、**、**沟通,统一思想,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形成帮促合力,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市委宣传部文产办的干部协调了安顺山歌选编《美丽安顺—我们唱》700套和1000册书籍,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争取了5万元的“农民文化家园”项目资金。我局协调了**为**2更换篮球板,为师生们送去衣服、学习、体育、办公用品等物资,共计2.6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

(一)村容村貌整治效果不明显。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村民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垃圾随处乱倒、乱搭乱建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在驻村工作小组的引导和劝说下有一定的改观,但是效果不明显。

(二)会议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例会、碰头会等相关会议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固定的会议制度。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种、养殖”做文章,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抓好经济林的项目开发,优化种植结构,增加产量,倡导科技兴农,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把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建设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鼓励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新品种。 (二)推动新村农贸市场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利用附近的“二官寨”蔬菜基地优势和影响力以及十一组的种养殖合作社优势,进一步完善道路、摊位等基础设施,推进新村农贸市场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xx年*月*日

篇2:创建美丽乡村自查报告。

一、加强领导,制定创建方案“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创建工作启动后,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各村民小组成立了执行小组,为“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创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村委会运用广播、版报、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在村民中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良好的文明行为方式和卫生习惯,使广大村民形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三、加强治理,提升村庄品位(一)完善基础设施。一是投入260万元建成4.5公里环村水泥路,村庄道路清洁,公共场所无乱停、乱放、乱晒、乱堆现象。并在公路沿线配套安装安全设施。

(二)完成风貌整治。 (三)发展致富产业。 四、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五、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篇3:**村“省卫生村”自查报告。

**村“省卫生村”自查报告一、**村基本情况**村位于**镇北部。共有300户村民,人口1136人,全村耕地面积1920xx年来,我村坚持以“美丽乡村”为切入点,抓点示范、连线扩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绿化、城乡环卫一体化为重点,扎实做好村内卫生各项工作。根据山东省卫生村标准,不断组织和发动村民,户户动手,人人参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民法律意识、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全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自5月7日开始,我村在村两委的带动下,依据《**省卫生标准》,进行了全面自查。

二、组织管理

1、村内爱国卫生组织健全,**村党支部书记**同志担任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有专职爱国卫生管理人员。

2、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等村级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有检查、有评比、有激励措施,档案资料齐全,村内饭店等单位卫生管理制度落实。

3、每季度组织一次环境卫生整洁、卫生户评比。

三、健康教育1、村内设有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内容。 2、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宣传责任落实,有专职健康教育宣传员,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3、村委会、卫生室等公共场所设有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

四、环境卫生1、有村居建设规划,村民住宅布局合理,设施完善。

2、村内主街全部硬化,通户道路硬化率达100%;街巷路面平整,无积水,无暴露垃圾,绿化、美化好;排水管道、沟渠为封闭式,排水畅通。

3、村容整洁,目前有垃圾箱20xx年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和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市**镇**村**年5月15日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乡村休闲旅游理论: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我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通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1、基础设施通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通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2、绿化景观将村庄重要节点和沿路闲置地块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建设,使村庄的流动空间处处成为精致的景点。尤其注重村庄的绿化建设,对原有大树进行保护,并以之为中心形成开敞绿地。景观建设中注重使用本地材料。

3、房屋整治对破旧房屋进行了修缮治理,并不是全部拆除。对有历史回忆的老建筑进行了保留和重新利用。在修缮中对山墙、屋顶等有地方特色的符号进行强化。完整保留了村庄的肌理和形态,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与“土”零距离。

(三)随处可寻的旧居故土乡愁保留和恢复了可以串起童年老家记忆的生活场景和故居。如遍布村庄的蓄水池,在恢复洁净后可以洗菜洗衣,还有老树,旧居等。所有能勾起故乡情的元素都得以保留,突出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和原生态。

(四)善良淳朴的乡土人情风俗美丽乡村的更可贵之处,在于保留了文化传统和乡风民俗。乡村休闲游格外吸引都市人的“秘密”,在于它能通过“对乡村既有文化的深度开发”,把简单的采摘、吃农家饭,升级为一种与时尚元素融合的个性休闲味道。大都市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让人心灵疲惫,而以乡村风土人情打造的慢城,让都市人有一个一到这里,就能自然慢下来的去处。

(五)完善健全的长效管理体制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老百姓的新生活习惯,基础设施的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要持续发展下去,除了把把美丽经济变为富民强村的载体,转化为生产力外,必要的管理体制非常重要。让村民的主动参与,主动维护。以村为主体,制定村民公约,派驻规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一是坚持普惠、特色、效益三原则普惠就是全覆盖,使美丽乡村从盆景变成满园春色。工作的切入点选择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等。使农村具备基础生活条件,基础的通信设施,基础的公共服务。特色是根据每一个村不同的产业特色、山水特质、饮食习惯、农村风情等等来规划,使得每个村每个地方都具魅力和吸引力。效益,就是投入要有效益,建设要有效性。把美丽乡村的建设跟它最后的经营结合起来,把美丽作为内在的支撑力和未来的后续力。 二是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强调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同时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三是村村都有规划员为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针对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中存在县级规划监管人员不足、乡镇规划执行监督不够、村庄规划监管缺位等现状,组建“村级规划员”队伍,并实现“三级管理有保障,规划监督全覆盖”。

三、辽宁“宜居城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思路(一)、“宜居城镇”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1、“宜居城镇”镇(乡)域规划选择县域内发展条件和现状基础较好的城镇进行示范建设规划,对示范城镇的总体规划进行核查,确保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对城镇规划已过时效或编制时期过久已不适应城镇发展需要的要进行规划的修编。对镇域内村庄发展潜力普遍较好的乡镇要加大镇村体系规划的深度,以全覆盖的全域规划替代镇村体系规划。

2、编制“宜居城镇”镇区绿地系统规划镇区绿地系统的规划从全镇整体景观格局出发,结合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布局。在镇区规划范围以内,建成区以外,主要以生态农田、滨水绿化、林地及花卉基地为主,营造外围连续且不规则的绿色生态背景,使镇区镶嵌在绿色基质之中,有利于将外围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新鲜空气引入镇区。在建成区范围内,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小区游园绿地、街头绿地和专用绿地等,形成遍布镇区的绿地斑块系统。沿主要道路和渠道两侧规划5~10米宽的绿带,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镇区绿色廊道,这些线性廊道交织成网状,把镇区孤立的绿地斑块与外围的绿色基质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串珠式的绿色空间体系。重点打造一条贯穿镇区景观慢行绿道系统。

3、“宜居城镇”重点街路城市设计对重点街路的街景立面进行整治,对商业广告牌匾,建筑色彩,路灯,室外家具,铺装,沿路绿化,交通设施等界面进行设计“宜居城镇”重要景观节点设计选择乡镇主要出入口、市民中心广场、重要公建前广场、历史故居周边等开敞空间进行精致地设计与建设,形成名片和亮点。 5、“宜居城镇”镇区内“美丽村庄”设计按美丽村庄的标准,选择镇区内的村庄进行建设,形成“宜居城镇”内城乡完美和谐的布局形态。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为基础,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

1、县域“美丽乡村”村庄布局规划选择县域内可以形成一条乡村旅游线路的村庄群进行示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生态长廊。将全县的所有村庄进行相应的布局,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工业经济强村、农业特色强村和休闲旅游强村,在规划上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在起点上就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保证领导班子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完善建设连接广大农村地区的公路系统,使得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2、“美丽乡村”村域自然风光规划村域内的农田大地景观及村庄与田野互相辉应的美景是乡村独特的资源,这种自然风光给人进入村庄前第一印象,需要进行沿路风光的整治规划,使美丽乡村镶嵌在周边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

3、“美丽乡村”整洁村庄规划在村庄整治改水、改气、改厕、改路的前期成果上,对村庄主要道路进行景观化建设。尤其是对道路路面,边沟,绿化,路灯等,进行精致的设计与建设。彻底清除村庄公共空间的脏乱差现象。对所有的空地,闲置边角空间,进行见缝插针的绿化,不留死角。并对村入口,主干路沿线,主要广场,古树,旧居,坑塘水系地段及绿化节点进行重点详细设计,形成一条可游可赏的纯步行绿化景观廊道。以朴实农庄风格对农房进行美化整治,拆除破旧危房及违建。对农庄院落按关东风情进行整治,对宅前入户门周边,围墙,庭院进行每户逐一的设计,采用农家风格的材料和形式“美丽乡村”山水乡愁规划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色彩,充分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挖掘农村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美丽村庄。建设中选用当地乡土材料,突出原生态,原汁原味。呈现出东北农村关东风情特有的野味、土味、农味、鲜味。 篇2: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点击数:863时间:20xx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第33期中青班第三调研组,就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课题走访了市直有关部门,并深入区县了解基层干群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现形成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11.67万,占75.4%。全市有101个乡镇(其中53个镇、48个乡),6个街道,743个行政村(包含32个村改居),3500余个自然村,8900余个村民组。乡镇平均人口1.4万人,比全国少1.47万人、比全省平均人口少2.8万人。村级平均人口1530人。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通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四大平台,大力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服务业发展,加快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皖中、皖北、沿江地区相比,我市拥有明显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黄山美好乡村建设应大有作为。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我市从20xx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00个以上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300个以上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xx年,力争全市5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xx年,力争全市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各区县优先选择乡镇政府驻地村、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及城市规划区外的远郊村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古村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村庄。目前,市县均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组织机构,召开了动员大会,出台了《实施意见》,共推荐了115个中心村申报全省第一批建设计划,开展了两期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我市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城区近郊农村和具有产业特色优势的乡村,基本达到了村庄秀美,村民富裕,设施配套,宜游宜居的目标。但多数乡村,由于资源优势不足,规划建设滞后,其生产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脏、乱、差、弱”等问题。突出表现在:生活环境较脏。主要是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垃圾乱倒,胶袋乱飞,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垃圾随处可见。多数村庄没有垃圾收集点,没有垃圾处理设施,改水改厕还没有完全达标。少数地方还是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生活环境不容乐观。“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象相当普遍。尽管有些行政村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但由于垃圾数量增长较快,原来垃圾处理经费预算被不断突破,经费不足影响垃圾运输问题越来越突出。垃圾处理难,污水处理更难。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刚刚起步,受村民居住分散影响,污水集中处理成本高,解决难度大。垃圾、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中最直接、最紧迫、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建房秩序较乱。与市县(区)城区建设相比,农村建设普遍滞后,规划监管不够。大部分乡镇没有配备规划管理人员,农村建房的日常监管仅靠乡镇土地管理人员,加上规划监管职能的缺失,在无规划、弱监管的情况下,农民建房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致使大批农村建房挤占道路、河道等公共施设和资源。村庄内道路拥挤、布局零乱,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现象较为普遍。对这些村庄进行旧村改造、风貌整治的工作异常艰难。生活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差,便民设施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整体上素质不高,生活习俗落后。由于生活习惯以及公共设施的不配套,目前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除了电视、麻将、扑克几乎找不出其他的时尚健康的娱乐活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一些乡村的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闲置空置,特别是村级卫生室有场所无医务人员,村民就近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基础较弱。表现在各区县经济实力较弱,财政仍是吃饭财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较弱。广大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弱、村级集体经济弱、农村劳动力队伍弱以及基层干部能力水平较弱。目前,全市101个乡镇中,税收收入超1000万的有41个,占40.6%;743个行政村中具有特色产业型的有99个,仅占13.3%;有经营收入的村476个、占64%,其中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的只有151个;无经营收入的村267个、占36%。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目前约有43.1%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人,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主力军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当前,美好乡村建设尚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全省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建设模式,各地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几乎靠各级财政筹集投入,这种状况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民间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区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建议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各地既面临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接受一次不小的挑战。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

(一)要高度重视工作部署的整体性、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工作推进的可行性。一要重视工作部署的整体性。“美好安徽”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我市而言,必须做好市一级的“顶层设计”。从调研、规划、实施、考核、验收,到形成黄山特色的建设模式和长效机制,都需要通盘考虑。不能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简单的升级版。各地要有整体性、高起点的建设规划,而且这个规划要将全市(全县、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大项目来布局,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要求,从道路建设、村庄改造、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村民素质提升等各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从调研情况看,各区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依据是各地的实施方案,规划偏重中心村一级层面,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规划方面考虑不够。而在市级层面也缺少必要的审核、把关手段,这就为日后简单建设、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的提供了机会和漏洞。目前,市城乡规划局正在制定实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指导意见,这将对区县做好布点规划、片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标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资源、环境、风俗等情况不尽相同,存在差异性,对各地制定的规划指导、建设项目审查、资金使用监管、工作评价考核等工作整体性考虑和安排就显得非常关键。二要重视政策落实的连续性。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省市县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由于是“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部门间的政策或多或少带有部门想法,各级政府之间亦然。这势必影响政策的含金量,进而影响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实效性,也无形中增加了政策落实的阻力。各级美好办如何统筹协调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如何保证落实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后续政策连续性?如何保障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的不重复、相配套、高质量、合民意?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三是重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取决于动力大小,而取决于阻力大小。美好乡村建设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农民。这就要求我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作用,考虑当地农民意见。要防止“以长官意志代替民意,领导决定一切”。项目安排要少做“锦上添花”之功,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要制定完善的项目实施可行性方案,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

(二)要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宣传教育是基础。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条件。要通过群众喜爱的宣传形式,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乱排乱放等陈规陋习,养成科学消费、大事俭办、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要把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写进乡规民约,把生态文明指标作为美好乡村建设、文明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坚持用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做到赏罚严明。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使用无磷清洁产品、新能源,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村干部和农民参观“美好乡村建设”的典型村落等方式,帮助农民树立新观念,养成好习惯,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础建设是突破口。要以规划为引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在便民利民、完善功能上下功夫,见实效。全面完成第一批115个中心村建设规划,重点在改善中心村硬件。大力推进第一批中心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要突出村容整治。全面完成中心村内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建房整治工作。要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中心村垃圾处理覆盖机制;超前做好农村污水处理规划,突出重点地域开展污水处理,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改厕、改圈、改厨”,解决“上气、下水、循环”难题,逐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推进村庄内部整治,做好污水处理、畜禽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从而整体上改变村庄面貌。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产业发展是持续动力。农民就业增收,始终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见实效。要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和农业产业化“635”转型增效行动,着力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村,让农民从发展产业化中共享利润。加快以生态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柱产业的新型生态工业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要建立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创新保护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工业、城镇化等多产业、多领域融合发展。

(三)要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公共设施建管、农民素质提升、工作评价体系等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的机制。美好乡村建设,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要加快实现中心村垃圾处理机制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物业管理办法,试行社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在市县范围内探索建立“美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按照市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渠道筹措,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建立村道监督员、河道监督员队伍,实行定期监督结果公示制度,并将公众参与卫生行动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垃圾清运和集中处理制度,让百姓逐步养成垃圾分类进箱、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设施建管的机制。继续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把生态文明作为送文化和种文化的重要内容,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把群众热衷参与的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活力。要把实施民生工程、惠民实事与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要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力争到20xx年,所有行政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有1名全科医生。公共服务实现“自来水、污水处理、文体中心、医疗卫生室、计生服务室、金融惠农网点、直销网点七配套”。

三是建立健全农民素质提升的机制。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当前,急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要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特别是留守农民的培训,增强造血功能。要“多予、少取、放活”,搞好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吸引出外务工的农民回乡搞建设,创业办实体,创造条件实施回引工程,对具有致富能力、创业有成的外出务工青年,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鲜血液。

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规划项目评审机制、项目建设协调机制、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工作推进督查机制、工作创新保护机制、项目建设验收机制以及美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等各项机制,确保“美好乡村”各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我们坚信,全市上下通过5-10年不懈努力,我市一定会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家园。指导老师:聂涛成员:张徽秀吴开秋、汪雨晖、程鹏彪执笔:程鹏彪

篇3: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前河乡“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冶学芳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目标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深化“百千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农民创业增收工程、文明乡风培育工程、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一、基本情况张家寺村位于前河乡西南部,距民和县64.5公里,距前河乡2.5公里,平均海拔220xx年青海省“高原美丽乡村”活动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总体要求,为顺利完成20xx年前河乡张家寺村的“高原美丽乡村”活动各项共建任务,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全村各项投资共达484.9万元(其中两房改造项目资金达304.4万元)。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县新农办的检查验收。 1、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根据群众自愿修建,已完成危房户68户,奖励性84户,总投资达304.4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2、根据县“高原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的安排,共修建大门58个,围墙980米,修建了村文化广场1150㎡,总投资达120xx年在水、电、路等方面不断得到了改善,但基础设施与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极不适应。因此在本次建设中以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公共事业为出发点,在县委、县政府专项资金的安排下,积极联系帮扶联点单位,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多方筹资,对道路、住宅、围墙、大门、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卫生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和修建,通过建设主要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观,加快了村庄整体发展进程,并通过“六乱”现象及村庄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保洁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得到升华,为今后农村保洁工作的长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1、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基础设施标准不高,不完善,与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不断筹措资金,推进公共事业发展。

2、因群众思想不够解放,主人翁意识和创新意识差,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积极投工投劳建设家园意识差,实现“高原美丽乡村”目标还有一定的阻力。

3、因村庄建设初期未形成规划,建设现状混乱,加之本地区大部分群众以农业为主,文化素质不高,环境整治难度大,保洁工作进程缓慢。

一、加强领导,制定创建方案

“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创建工作启动后,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各村民小组成立了执行小组,为“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创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

村委会运用广播、版报、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在村民中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良好的文明行为方式和卫生习惯,使广大村民形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三、加强治理,提升村庄品位

(一)完善基础设施。一是投入260万元建成4.5公里环村水泥路,村庄道路清洁,公共场所无乱停、乱放、乱晒、乱堆现象。并在公路沿线配套安装安全设施。

(二)完成风貌整治。

(三)发展致富产业。

四、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五、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最新整理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自查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自查报告

20xx年以来,我镇积极响应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号召,镇领导干部对活动重视力度持续强化,多次在会议上部署工作,强调我镇清洁乡村建设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要深入村屯、社区贯彻落实“美丽xx”乡村建设活动。现将建设活动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74个自然屯,27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6.2万人。目前全镇各村屯已完成227个垃圾池建设。成立75个村屯卫生理事会,聘用100名村屯保洁员。全镇成立了一个保洁公司,配备清运垃圾后驱车2辆,1辆垃圾抓车,人员15名。村级组建9个垃圾清运队伍,配备后驱车辆10辆,三轮车2辆,人力三轮车1辆,人员38名。此外,配备了城镇管理巡逻车1辆。我镇“清洁乡村”活动运作机制整体上进入了常态化,乡村脏乱差状况得到较好治理,农村环境点、线、面得到全面提升;圩镇街道整洁宽敞,公路、铁路沿线无垃圾成堆现象,镇容村貌大为改观。

二、工作措施

(一)落实措施,保障经费。

保洁经费保障主要通过区级专项经费、群众环卫费收缴、社会募捐资金三种方式筹集、投入,群众环卫费收缴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委托信用社按月代扣。

(二)明确目标、细化任务

全镇组建了11个工作队(组),派驻11个建制村(社区),队长 镇党委、政府、人大领导成员,队员 镇政府、镇直单位干部职工,区直机关安排挂点干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组成,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实行“划片分屯、定岗明责”,到点到位开展工作,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每个责任片区 一名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明确各片区责任,认真开展镇、村环境卫生和乱搭乱建等行为进行大整治,督查考评验收组每天对各责任片区和各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做得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切实做到了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责任片区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美丽xx”乡村建设活动工作的开展。

(三)继续宣传,加大培训

紧紧抓住元旦和春节时期,印发了以“生态乡村,美化家园”为主题的宣传单,组织各村工作组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切实提高了全镇人民自觉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清洁环境、美化乡村的积极性。

我镇召集各村保洁员,清运队,村干部等人员召开清洁乡村暨美丽乡村建设会议。在会上以照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各村在清洁乡村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问题,责令各村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表彰了一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保洁人员,并对有关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很好地鼓励和支持了保洁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其主观能动性。

(四)抢抓时机,集中力量,重点整治

1.圩容圩貌集中整治大行动

针对春节期间,务工返乡人员回家过节,人员激增的实际。根据上级部门工作安排,我镇迅速行动,对辖区内所有单位进行了整治大行动动员和部署,所有干部职工和村屯保洁员都被部署到行动中来,对圩镇乱摆乱卖、乱停乱放、广告纸乱贴的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对沿街所有商铺和零售摊点进行挨家挨户地毯式的宣传“门前三包”制度。为巩固活动成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每日两次街道巡查制度,持续对圩镇街道进行巡查整治,确保街道畅通市场整洁。通过疏堵结合,“引摊入市”,圩镇“五乱”问题得到解决,圩容圩貌焕然一新。

2.持续开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活动

20xx年,我镇继续大力开展“三清”专项活动。动员农户、所有干部职工清理道路两边、村屯、农户房前屋后的垃圾(包括建筑材料)、障碍物、杂草杂物和各类粪堆,及时清运村屯垃圾池内垃圾,整治挖沟引水和堆物作业。清理整治河道、池塘、农田灌溉渠道、水沟的垃圾、漂浮物和淤积物。实施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卫生治理制度措施,开展水源地保护示范村建设。规范乡村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的村屯探索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清理田间垃圾,治理田间地头农药瓶(袋)乱丢、稻草堆占道路、农业废弃物乱堆乱放等现象。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3.铁路公路沿线专项整治

黎湛铁路经过我镇大零村,沿线长1450米,沿线居民有5户人家,共32人。其中3户水库移民20xx年,进一步开展了公路沿线专项整治活动,配备了电动三轮车,安排专人每天分时段对公路沿线进行清理,公路沿线治理步入常态化。

(五)发挥一组两会作用,集中民智搞建设

一组两会作为村一级自治组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对其加强引导,对村屯、社区基层建设广泛听取党小组成员、户主、理事会的意见,激发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美丽xx的智慧与活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建言献策,为村屯道路硬化、村屯绿化、水源净化出工出力。

三、存在问题

(一)春节期间各村屯垃圾量激增,各村垃圾池承载量超出预期目标。 于春节期间大量务工人员返乡,村民生活垃圾激增,节日大量燃放鞭炮,各村屯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导致垃圾池满池、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垃圾中转站周转不过来,垃圾大量堆放在垃圾池旁边,路边垃圾散落等问题较突出,即使我镇强化监督和指导保洁员、清运队加班加点工作,垃圾仍未得到彻底处理。

(二)“美丽xx”乡村建设活动专项经费缺口庞大。村屯待硬化、绿化道路里程数多,仅仅依靠群众筹资,资金远远不够,上级划拨额度有限,严重制约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乡镇未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污水随意排放,严重影响乡镇村屯镇貌村容,对生活生产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生态乡村建设。

四、下步工作

(一)继续强化对保洁员和清运队的监督,确保问责不减退;协调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清运队、保洁员在特殊时期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工作。其次,和北控水务公司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加派车辆装载垃圾、运输垃圾,减少垃圾处理停滞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确保垃圾得到及时清理。

(三)积极谋划乡镇污水处理系统设施设备建设,加强和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交流,争取上级支持,同时对群众广泛宣传,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参与。

xx镇人民政府

20xx年xx月xx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

【篇1】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通过实施道路建设、文化广场建设、房屋改造、厕所改造、村庄美化等项目,进行立面整治、水环境整治、园林绿化打造,完善了村庄服务功能,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村庄宜居水平。

二是乡村治理能力极大提升。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巩固保洁队伍,采取 “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的模式,实现村内环境卫生全天候保洁。通过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

三是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三者联动,共生共荣。在产业发展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提振了现有产业项目的投资信心,促进了建设村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产业发展。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成果。将美丽乡村项目建成后形成的资产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各街区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运行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村级组织项目管理主体责任;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提高管理维护水平,多渠道落实管护经费,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篇2】 一、基本情况

前川村是XX镇政府所在地,毗邻G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16854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先行,认真开展好谋划工作。结合XX镇建成区范围具体情况,我们对镇区所辖的村民组进行实地走访,确定了“一心两轴四区”的规划结构,并确定了村口古林公园建设等17个具体建设项目。

(二)发动群众,全面拓展好民意基础。把群众意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镇村分别组织召开党员会议、代表会议(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户主会议,共同商讨建设事宜,充分发动广大村民开展“一献四捐”活动(献智、捐钱、捐物、捐地、捐力),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普遍提高。活动中共收到捐款67人,捐钱2.6万元,捐地5.3亩,捐石板石头35方、水泥6吨,捐技术工28个。

(三)清洁家园,为美丽前川建设起好步。前川村内卫生一直不太理想,特别是村内的前川河,从里田开始,流过7个村民组,村民聚居较多,河道垃圾屡禁不止,群众对环境卫生治理意见很大。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镇村把河道垃圾综合治理作为“两治理一加强”的开局工作,通过调整加强保洁员队伍和发动村民“一户一人”出工整治,河道清洁效果立竿见影,村民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大大增强。

(四)明确职责,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有序。XX镇把4个方面17项具体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部门,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将镇区保洁等工作安排到农商行、卫生院等6个镇直单位和沿街店面业主,实行“卫生、交通、安全”“三包”。党委班子按需及时召开调度会和镇村组联合会议,动态调整工作部署,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五)上级支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一是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和市、县美丽办多次到前川建成区指导工作,通过实地探访,对各个有问题的点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并将其他区县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传授给我们,对前川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二是财政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给予支持,并根据上报的项目建设计划和工程进度,加强对工程款的支付监管,督促资金全部使用在美丽乡村的建设项目中。三是住建部门多次派人到现场对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河道清理等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入户走访征求村民建议,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三、目前工作成效

(一)村庄环境整治方面:公园基础设施以及绿化已完善,300米林间小路硬化完毕,古树保护已挂牌。前川河道内垃圾已清理完毕,两侧河坝水埠头修建和护岸整治已完成,安排保洁员4名,垃圾桶已购买并安放。村内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的政治已完成。

(二)村庄环境绿化方面:村内绿色植物花草种植、小花坛等建设已完成。

(三)村庄亮化方面:村口公园、路边布点安装路灯31盏。

(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贸市场以及停车场建设完毕,并对外进行店面招租。600平方米地面硬化已全部完成,8套健身器材已购买并安装完毕。

(五)镇标识牌建设以及东干沿路的整治。镇标建设已完成,东干沿路两侧河沟整治完成。

(六)XX展示馆建设。展示馆房顶换瓦,腐烂木构件更换,墙体整修已经完成,馆内陈列“XX—养生小镇”优秀摄影作品,展现我镇自然风光、地域特产、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体现了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七)旅游公厕建设及农户改厕。旅游公厕建设已完毕。已完成改厕56户、露天粪坑12户已拆除。

(八)污水处理方面。铺设DN500波纹管60米,DN400波纹管90米,及PVC管500米,检查井15座,大小三格式污水处理设施6座。

(九)村内道路硬化。村内道路硬化已全部完成。(包括主干道路硬化1800余米,鹅卵石铺路20xx年“两委”换届完成以来,各村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西八方村投资60万元翻建了村“两室”;西陵村新建了占地400㎡的文化广场;王各庄修建了特色村庄标识;东于村、北芦庄、前王约、西陵更新维护了吃水井;南陵、史庄水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苏庄村内铺设排水管道100余米。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继续推进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在现有16个村进行垃圾集中清运的基础上,到5月底前,组织剩余的6个村将村内垃圾彻底清除,然后全部纳入乡垃圾清运系统。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2、精品区片深度打造 投资80余万元进行西八方、新庄、诗坞基、东八方游园建设和王各庄文化广场升级。并对主要街道进一步绿化、美化。

3、继续完善村庄绿化 南陵、北陵、西陵、新庄、侯圪垯等村在完成水改、修路等重点工作后,将进一步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

【篇4】

一、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

(一)基本情况:柯村镇驻地建成区位于黟县柯村镇域中部(主要包括竹一组、竹二组、柯上组、柯下组)。包括142户,586人,境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皖南苏维埃政府(柯村暴动)旧址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市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xx年被列为安徽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列为市委党校主体班室外教学点,20xx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柯村盆地油菜花被誉为“中国十大赏花地之一——黄山40万亩油菜花代表地”、皖南最大油菜花盆地,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油菜花节,成功举办了20xx年首届中国油画名家“走黄山、进柯村”写生创作和20xx年举办的“梦幻黄山、礼仪徽州”第六届中国黄山油菜花摄影节暨第六届柯村油菜花节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

(二)建设情况:整治方面,改造街道立面11户、改厕59户、整治乱搭乱建整治10处,拆除房屋3户,清理横幅、广告100余处。提升方面,先后完成河道清淤、河堤步道、河堤护栏、观光亭和旅游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修建一批竹篱笆、花坛、亭廊、健身广场等。治理方面,铺设污水管网4500余米,建设污水处理终端2处,建成区142户,生活污水处理129户,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其中77户已接入终端处理,散户处理52户,完成“三线”下地2700余米,更新一批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二、翠林村美丽乡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翠林村位于柯村镇西部,距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东接柯村镇东坑村,南靠祁门,西接柯村镇宝溪村,北临石台,三县交界,辖4个村民组,共计135户513人。村域面积8219亩,其中山场面积7000亩,茶叶面积600亩,水田面积680亩,森林覆盖率达83.47%,是一个以茶、粮、林、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20xx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0元。20xx年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二)建设情况:实施了村内房屋、道路、河流整治工作,修复环村古水系1600多米,完成“三线”下地360米,提升了传统韵味;新建村口停车场、徽派垃圾房4座及公厕1座,改厕82户,打造文化墙13幅20xx年底,村集体拥有结余资金71.48万元,经营项目主要包括生态养殖、农业种植、集体林场等。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翠林村与黄山国大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股份制合作方式养殖皖南花猪、柯村黑猪,建成后基地总面积约400亩,饲养皖南花猪、柯村黑猪共计年出栏5000头。村委会带领群众流转土地进行生态种植,发展苗木基地80亩、种植莲藕60亩、种植有机大米100亩、种植常规大米253亩。依托杨梅坞集体林场,继续改造低产林20xx年来,在刘府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城建工作。自20xx年以来,刘府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省级考核标准要求,镇区以“两治理一加强”,中心村以“重点任务建设、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为建设目标,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为着力点,依托自然生态,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味,科学规划、开拓创新,扎实苦干,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现就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省级美丽乡村政府驻地建成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道路工程,对镇区内12条主要道路进行路面修复与完善绿化、给排水、照明等交通配套设施,形成安全路网,并采用多种适宜方式对建成区内10余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硬化烂尾路,打通断头路,有效实现了建成区内路网畅通。具体改造道路有,交通路、文明路、幸福路、严桥路、太山路、江淮路、九龙街、刘蚌路、梅宾路、富民路、农贸街、老菜市街、背街小巷,建设投资约7696万元;②根据现场情况对原派出所办公楼进行改造,建成刘府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总面积约540平方米,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集学习、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建设投资约93万元;③对原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完善市场内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按照商品种类归市划分交易区,充分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建设投资约360万元;④在刘蚌路与富民路交口南侧新建一座猎虎寺公园,总面积约16620xx年久失修的房屋应组织村民拆除,特别是对已经弃用、倒塌房屋的宅基地进行集中拆除。

二、抓好村民自治管理。每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村集体、离不开维护管护,所以要抓好村民自治管理。一是抓好支村委干部的管理。一个村好不好,与村干部息息相关。所以,要在即将到来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挑选精兵强将,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村集体创收。村集体不富裕、人民生活不富裕,村民意识也很难上去,所以,村集体要积极开展创收,把整个盘子做活、做大。一方面,以产业为支撑,加强土地流转,如发展水稻、花卉,成立合作社,招商引资等,扩大规模,产生集约效应。另一方面,可通过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公共资源,特别是合乡并村后原乡镇、村(居)办公地点、活动场所的利用问题。三是抓好协会、自治委员会管理。协会和自治委员会都有一定的带领作用,要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对全村重要和公益事业上发挥作用。

三、抓好文化建设。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与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要想净民风、提民质,就要抓好文化建设。一是建好文化场地。每个村都至少应该有一个文化场地,供村民跳广场舞、放电影、搭戏台,为村名的文化生活提供条件。二是建好村村响工程。每村都要拉通广播,可以由乡镇统一管理,定时播放歌曲、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知识、时事要闻等。三是每村明确一个文化主题。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每个村都应着力打造该村有代表性的精神和口号进行宣传,可以围绕当地名山、名人、名事进行挖掘。四是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美好的精神,需要传承,需要宣传。对农村涌现出的敬老、爱幼、公益达人,应该予以评选表彰。

四是抓好微美庭院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应以农民为主体,庭院建设,就是明确农民主体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加强房屋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穿衣戴帽”,但我更赞成把穿衣戴帽的资金用在危房改造或者年久失修房屋上。二是做好房前屋后绿化。由政府免费或者定额免费提供统一的树苗和花草,由村民自己种植,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三是抓好墙面宣传。将墙面宣传作为庭院建设的一个方面,由村集体负责,做好墙面的美化。这些宣传要紧扣村风、民风,选取符合当地特色的图案,在房屋集中、视野开阔的墙面上进行宣传。四是完善公共区域建设。庭院漂亮了,公共设施更要跟上。现在,硬化公路基本通村通组,由村负责,对道路有损坏的进行修补,对没有路肩培土的要培土,两边没有绿化的要绿化。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路灯、摆放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要在方便人民群众的基础上有特色、有亮点,并与环境和谐统一。五是抓好卫生管理。要切实落实村民卫生责任,自家清洁自己做,由村委会统一进行调度。垃圾回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作为基层,我觉得还是要做。集中进行回收,不便在全县推广。村委会可与当地垃圾回收人员进行协商,由他们定期走街串巷回收垃圾,由村委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六是做好利民工程。对有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清洁能源工程、太阳能工程,要大力推广,。里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积极争取,争取每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至少有1—2个项目。

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 ** 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

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 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

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整合,形成合力

一是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指导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乡政府抽调了由乡国土、城建、水务、林业、供电、环保等各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成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五个小组,采取“3+1”工作法,驻村开展指导,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项目支持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源泉。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由项目支持。我们先后争取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塘坝、河道治理项目;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项目;沼气池项目;改水改厕项目;污水处理项目。正是借助于这些好项目、

大项目,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三)社会参与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补充。坚持市场机制,引导各类民间资金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热情,都想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力量。在我们多方沟通协调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1000万元兴建观景平台、****为主题的高端休闲产业项目,现已初显雏形。另外,还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现代农业展示园,让“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安排

(一)针对资金保障不足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继续争取项目扶持;二是乡、村自筹资金加大投入;三是社会集资提升品位;四是压缩开支开源节流。

(二)针对整体推进进度不快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实行乡村干部包保负责联系户,健全络化责任体系;二是严格按照“3+1”工作法倒排时间表,推行逆向责任机制;三是做好周调度,试行党政领导督查暗访机制。

(三)针对建设中群众个人利益受损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党员干部率先做个“吃亏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做好榜样),树好榜样当个“干净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要已集体为重);二是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三是继续坚持“以奖代补”,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乡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我们要以现场会的召开为动力,继续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要对美丽乡村建设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凝心聚力,一定能把**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健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村也必将成为****一颗最璀璨的新星。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文化强乡

自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以来,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开展这场教育活动事关肥东经济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的根本利益;认识到解放思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认识到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凝聚创业合力的必然要求,认识到解放思想是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上水平的迫切需要。和大家一样,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场教育活动中,接受时代的洗礼。经过集中学习、讨论和个人自学,我对外地经验是什么,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加快发展怎么办等重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要学习的先进经验是什么?

一、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乡镇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共筑幸福家园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热潮波开浪涌,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在把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整治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的同时,要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小农水项目,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改路、改河、改田、改山、改房等改造扩建项目,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塘坝清淤等工程,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美只是其一,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同样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到按时保洁、及时清运。开展“三线三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实行严格目标考核制度,坚持每月检查评比制度。坚持对保洁员开展岗位职责培训工作,全乡实行网格化管理,并按照要求开展了市场化运作招标工作,进一步科学厘定了管理模式。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活动及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落实了“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实行创建常态化,治理了“脏、乱、差”现象,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称赞。

辛勤耕耘结硕果,美丽乡村满园香。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全乡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过上了殷实富足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使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幸福生活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二、完善新农村文化为载体。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为主线,全面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为抓手,落实村级一块广场、一个舞台、一个农家书屋、一个讲堂、一支宣传队伍、一群好人。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构建文化载体,突出文化惠民、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将包公文化、红色文化、村落文化等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名村,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家园”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深入乡村宣传美好乡村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创作更多更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特色鲜明,反映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更加接近地气的文艺作品,将道德风尚、家庭美德、孝老爱亲等农民身边的人和事儿融入作品中,打造精品,服务群众,以文化育人。同时,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和文化志愿者对每个村的文化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充分利用农民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农民自办文化,培养群众文艺骨干,将分散的文艺爱好者聚零为整,以被动文化宣传变自娱自乐为向农民服务。

将建成的中心村和历史文化名村以及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彰显地域文化风格和文化特色,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和农家乐等活动,使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挖掘、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大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有效保护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使农村文化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内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键复制全文
立即下载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搜集整理与AI生成,如有侵权或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23 www.ifan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3004251号-1